序号 |
获奖项目名称 |
完成人 |
获奖名称、等级、时间 |
1 |
家族小说的搁浅与展望 |
赵德利 |
首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(2000年11月) |
2 |
论20世纪民间权威的审美特征 |
赵德利 |
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4年9月) |
3 |
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建构 |
赵德利 |
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5年) |
4 |
陕西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本体论 |
冯肖华 |
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 |
5 |
文艺民俗理论与批评 |
赵德利 |
陕西省文联山花奖一等奖 2008年 |
6 |
唐代演艺民俗考论 |
王渭清 |
陕西省文联山花奖三等奖 2008年 |
7 |
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 |
孙新峰 |
陕西省文联山花奖三等奖 2008年 |
8 |
情源黄土地——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阐释 |
赵德利 |
陕西省“首届优秀文艺评论奖”三等奖 |
9 |
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 |
孙新峰 |
陕西省“首届优秀文艺评论奖”三等奖 |
10 |
文艺民俗理论与批评 |
赵德利 |
陕西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2009年12月。 |
11 |
陕南方言的性质与归属研究系列 |
郭沈青 |
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09年6月。 |
12 |
情源黄土地——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阐释 |
赵德利 |
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09年6月。 |
13 |
20世纪陕西地缘文学构建与研究系列论文 |
冯肖华 |
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陕西省教育厅,2009年6月。 |
14 |
重绘农民生存现场的人文地图 |
马平川 |
2009年人民日报优秀论文奖 |
15 |
邓小平关于两个“文明”的思维特色 |
李思民 |
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01年8月) |
16 |
回归民间 |
赵德利 |
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01年8月) |
17 |
追寻“兴”的归宿——兼论“兴”的阐释史 |
杨明琪 |
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1年8月) |
18 |
论五四小说家的人格风貌 |
李涌泉 |
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1年8月) |
19 |
荒诞而现实 滑稽而严肃——阿卡奈人喜剧艺术琐议 |
龙怀珠 |
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1月8月) |
20 |
晚明世风的渐变和文学的新进 |
张乃良 |
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1月8月) |
21 |
试析“是……的”的句式 |
年玉萍 |
宝鸡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1年8月) |
22 |
爱情政治交响曲 |
龙怀珠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03年11月) |
23 |
论20世纪民间权威的审美特征 |
赵德利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3年11月) |
24 |
感受论文艺学 |
杨明琪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3年11月) |
25 |
干部素质教育读本 |
李思民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3年11月) |
26 |
历代咏梅诗词探胜 |
党天正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3年11月) |
27 |
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流变论 |
冯肖华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3年11月) |
28 |
偏枯:五四小说家的审美方向 |
李涌泉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3年11月) |
29 |
中文信息处理与词汇研究概述 |
年玉萍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3年11月) |
30 |
红楼梦中的死亡气息与死亡内蕴 |
张乃良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3年11月) |
31 |
北京话语讳探析 |
郭沈清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3年11月) |
32 |
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|
王渭清 |
宝鸡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3年11月) |
33 |
体认与追寻——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 |
李晓峰 |
宝鸡市委、市政府优秀文艺论著一等奖(2004年) |
34 |
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 |
赵德利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05年12月) |
35 |
白鹿原人物形象的人格治疗学意义探微 |
王渭清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05年12月) |
36 |
贾平凹作品中的商州民间文化阐释(系列) |
孙新峰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(2005年12月) |
37 |
问题意识·思维品质·创造精神 |
李思民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5年12月) |
38 |
陕西当代现实主义文学 |
冯肖华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5年12月) |
39 |
论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 |
权雅宁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5年12月) |
40 |
“手记”散文的文学意义 |
曹 斌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2005年12月) |
41 |
孤独意识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|
段永强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5年12月) |
42 |
偏至:现代文学的价值走向 |
李涌泉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5年12月) |
43 |
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艺术嬗变 |
李晓峰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5年12月) |
44 |
《西游记》“三教合一”思想分析 |
兰拉成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5年12月) |
45 |
贾宝玉的死亡态度及死亡体验 |
张乃良 |
宝鸡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5年12月) |
46 |
情源黄土地——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阐释 |
赵德利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 |
47 |
日常生活与民间——九十年代小说民间审美论略 |
权雅宁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 |
48 |
以意逆志:从儒道佛对西游记的渗透臆测其成书过程 |
兰拉成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 |
49 |
苏轼人格与创作论略 |
王渭清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 |
50 |
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 |
孙新峰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 |
51 |
陕南客伙话的性质和归属 |
郭沈青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 |
52 |
语言与文化阐释 |
赵 玲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 |
53 |
汉字文化解读及方法论系列研究 |
王应龙 |
宝鸡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 |
54 |
陕西文学苦质精神的遗落与重铸 |
赵德利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55 |
贾平凹及其作品研究 |
孙新峰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56 |
现实主义语境下的路遥贾平凹创作研究 |
冯肖华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 |
57 |
诗经与周文化精神系列研究 |
王渭清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58 |
心灵的阳光 |
权雅宁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59 |
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问题探索 |
年玉萍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0 |
陕西女作家贺抒玉创作研究 |
孟改正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1 |
论苏轼凤翔时期的写景记游诗 |
段永强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2 |
读全北齐文札记 |
魏宏利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3 |
广告传播失范研究 |
仵军智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4 |
托尔斯泰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性别文化阐释 |
王永奇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5 |
离骚“民”字解 |
白志勇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6 |
汉字的诗化系列研究 |
王应龙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7 |
陆机人格与文学观念研究 |
李剑清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8 |
北周灭佛期间佛教徒的弘法活动 |
刘林魁 |
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09年12月。 |
69 |
文艺创作综合奖 |
赵德利 |
第六届“宝鸡市文艺大奖”优秀文艺创作奖,宝鸡市政府,2010年。 |
70 |
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 |
孙新峰 |
第六届“宝鸡市文艺大奖” 二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10年 |
71 |
拓展文化散文的精神空间 |
马平川 |
第四届冰心散文奖·散文理论奖,中国散文学会,2010年8月。 |
72 |
陕西文学苦质精神的遗落与重铸 |
赵德利 |
第二届柳青文学奖·文学理论评论奖,陕西省作家协会,2010年12月。 |
73 |
文学气象与民族精神 |
冯肖华 |
宝鸡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11年10月 |
74 |
全北齐文编年考 |
魏宏利 |
宝鸡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宝鸡市政府,2011年10月 |
75 |
西府曲子资料汇编校注 |
赵德利等 |
宝鸡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,宝鸡市政府,2011年10月 |
76 |
文学气象与民族精神 |
冯肖华 |
201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11年6月 |
77 |
文化自觉与三十年文学论稿 |
权雅宁 |
201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11年6月 |
78 |
贾平凹及其文学的文化意义新探 |
孙新峰 |
201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11年6月 |
79 |
文学气象与民族精神 |
冯肖华 |
第二届陕西省文艺评论一等奖,陕西省文联,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,2011年12月 |
80 |
文学气象与民族精神 |
冯肖华 |
陕西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2012年1月 |
81 |
文化自觉与30年文学论稿 |
权雅宁 |
陕西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2012年1月 |
82 |
贾平凹及其文学文化意义新探 |
孙新峰 |
陕西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2012年1月 |
83 |
陕西庙会的非遗保护与产业开发策略 |
赵德利 |
2011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,调研成果优秀奖,2012年4月 |
84 |
文学气象与民族精神 |
冯肖华 |
第三届柳青文学奖“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”,2012年12月 |
85 |
20世纪中国小说长女形象的文化心理透视 |
赵德利 |
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2013年12月 |
86 |
民间庙会的“非遗”保护与开发规范 |
赵德利 |
201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13年5月 |
87 |
《广弘明集》研究 |
刘林魁 |
201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13年5月 |
88 |
语言的生成与表达 |
张昕 |
2013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陕西省教育厅,2013年5月 |
89 |
关陇社火艺术研究 |
赵德利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2013年11月 |
90 |
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|
冯肖华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2013年11月 |
91 |
贾宝玉论 |
张乃良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3年11月 |
92 |
语言的生成与表达 |
张昕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3年11月 |
93 |
文学政治维度的自觉重构 |
李剑清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3年11月 |
94 |
有关优化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探讨 |
杨乐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3年11月 |
95 |
新时期以来乡村民众家庭观念与文化生活嬗变 |
仵军智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2013年11月 |
96 |
诗教与中国和文化 |
权雅宁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3年11月 |
97 |
关陇社火中的民间信仰 |
白志勇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3年11月 |
98 |
先秦慎言观念与《诗经》文化地位的确立 |
王晓玲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3年11月 |
99 |
李梦阳诗学思想探微 |
魏强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3年11月 |
100 |
书法的身体维度及其美学意义 |
周国栋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3年11月 |
101 |
论“情景再现”在电视法制节目中的运用 |
王宏昌 |
宝鸡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,2013年11月 |
102 |
第七届“宝鸡文艺大奖”优秀文艺创作奖 |
赵德利 |
第七届“宝鸡文艺大奖”优秀文艺创作奖,2013年11月 |
103 |
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|
冯肖华 |
第七届“宝鸡文艺大奖”优秀文艺创作奖,2013年11月 |
104 |
消费文化背景下电视文艺节目创作 |
孟改正 郭勋亚 |
第七届“宝鸡文艺大奖”“优秀文艺作品奖”一等奖,2013年11月 |
105 |
关陇社火中的民间信仰 |
白志勇 |
第七届“宝鸡文艺大奖”“优秀文艺作品奖”三等奖,2013年11月 |
106 |
文学观念流变与文学人类学的兴起 |
权雅宁 |
陕西省第三届文艺评论二等奖,2013年12月 |
107 |
唐代诗歌咏剪纸——基于关陇民俗的考察 |
张乃良 |
“关陇地区民间剪纸精品展暨学术论坛”优秀论文二等奖 |